第(2/3)页 “说实话。”李维安抚道:“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,我不会害你的。” “不”少年终于开口:“我一个月挣不到1000。我一个月只有” “500。” “500?”李维听得血压飚升。 “为什么少了这么多?”他连忙问道:“你在哪里工作?” 双城的国企都由领风者执掌,中大型民企也都接受了合营,在企业里建立起了支会。 它们都不可能违反领风者制订的标准,如此明目张胆地克扣雇工薪资。 “我、我不是在正规大厂工作.”果然,只听那少年回答:“我是在一家小餐厅的后厨工作。” “小餐厅?”这些小微企业,领风者当然不会时刻派人盯着。 “可老板都这么克扣你薪水了,甚至只给你发法定最低薪资的一半,你为什么不举报呢?” 领风者的执法官可不是皮城执法官,不是拿了商人贿赂就会睁一只眼就闭只眼的。 只要雇工愿意揭发,那不法老板就一定会得到严惩。 “严惩?”少年心里一惊:“不不不会长,您千万别为难我老板。” “不是我不举报,是我不想揭发。老板愿意把我留下来,我还得感谢他呢.” “这”李维若有所思地看向他。 只听少年无奈感叹:“祖安和皮城是好,但就是太难扎根了。” “这里紧俏的可不只是公家的廉租房——外来户要在这里找一份正规的工作,也很不容易啊。” 这正是跟李维先前跟吉拉曼恩夫人聊过的。 现在的符文之地人口太多,工业籽苯太少。想进厂工作的人很多,但厂只有那么几家。 “我只是一个艾欧尼亚来的乡下人,连瓦罗兰语都说不太利索”少年说:“那些工厂都不要我,我也只能去小餐厅打黑工了。” 所以他才不会去举报老板。 把老板举报了,没人敢招黑工了,那他们可就彻底失去了工作,只能滚回艾欧尼亚老家了。 “可是.”李维又问:“领风者有免费的职业技术培训啊。” “你为什么不去报名参加呢?” 为了承载短时间涌入双城的大量人口,解决因此带来的失业问题,领风者一直在努力开设免费的职业技术培训。 不光免费学知识技术,而且毕业后还定向分配工作,保管来了就有饭吃、走了就有班上。 “这个.”少年有点儿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。 他说:“我听说去参加培训的人,都要签署定向就业协议。” “他们毕业之后是要参加‘二线建设’计划,去艾欧尼亚、诺克萨斯等海外地区工作的。” 领风者可以提供免费培训,但双城就那么大,企业就那么多,工作岗位可不少能凭空变出来的。 就算那些新移民都能通过免费培训成为合格的工人,他们在双城也依旧很难找到工作。 而诺克萨斯、德玛西亚等地区又正好大力发展工业,需要海量的技术工人支援。 所以领风者干脆就把移民问题和“二线建设”放在了一起解决,将那些接受了免费培训的失业人员,定向送回他们在海外的家乡工作。 许多人都愿意接受。毕竟援外工人的薪水待遇,也一点不比在双城打工差。 但还是有人不愿意回去。因为签了合同就得在海外工作好多年,大概率就离不开了。 “我好不容易才从艾欧尼亚出来,怎么能跑回去呢?”少年有点儿不甘地说道。 “可这样”李维看着眼前这个被困在鸽子笼里的少年;“不辛苦么?” “我不怕苦。”少年说:“我的梦想就是留在双城,在双城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。” “我现在也在自学瓦罗兰语,也在努力找更好的工作——我相信,我可以在这里扎下根的。” 说着,他有些紧张地看向李维:“会长.我跟你说这些,您能不为难我的老板么?” “求您了,我真的不想丢掉这份工作。” 李维:“.” 一阵无奈的沉默。 “放心吧”他叹道:“我不会的。” 良久之后,李维告别少年,缓缓飞上了天空。 他本来是心血来潮,回来祭奠曾经的李维的。可没想到,他竟然又在这里,碰到了一个新时代的“李维”。 那盛世庆典的礼炮,已然在这座繁华的城市上空鸣响。 所有人都在欢庆这一伟大的时刻,但李维的情绪却显得有些低落。 “我以前飞的,还是有些太高了”他俯瞰着这座城市叹道。 “不,李维。”迦娜那空灵的声音,在他脑海里温柔响起:“你做的够好了。” “那个年轻人,和李维并不相同。” “有什么不同?”李维自嘲地摇头:“他们还是住在鸽子笼里,还是在打着黑工。” 只听迦娜一本正经地回答:“不一样。” “他的眼里有希望。” “这”李维无语。 如果不是了解迦娜,他都怀疑女神大人是在阴阳怪气呢。 “我是认真的。”迦娜说:“和当初的那个学徒工李维比,他们的未来是有希望的。” 李维当年唯一的希望,就是他那位考进皮城大学的天才妹妹。可一场小病就让他手头捉襟见肘,就让他面临着被赶回祖安的绝境,让他的希望彻底破灭。 而9成9的祖安人都没有这么天才的妹妹,他们是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的。 但那少年不一样。 他有很多路可以走。 他随时都可以去报名免费职业培训,接受分配的工作; 他可以慢慢地自学语言和知识,争取找到工作,而不至于因为交不起房租,就立刻被皮城执法官赶走; 他还有资格参加廉售房的摇号,有希望在双城拥有自己的容身之所; 而就算退一万步讲,即便他在双城扎不下根,只能回艾欧尼亚,那他在老家也有领风者分的田地,再怎么样也不至于挨饿受冻。 不像当初的祖安学徒工,回了祖安就只能给炼金男爵当牛做马,将生命葬送在血肉工厂。 而如果从乐观的角度讲: 只要这少年能成功地双城留下来,找到正规的工作,摇号买到公家的廉售房,那他以后可就是体面的首都居民,是人人羡慕的“新双城人”啦! 这种轻松可得的跃升机会,以前又哪里会有? “可是.”李维无奈感叹:“这就够了吗?” “双城这棵树才多大,能住得下几只麻雀变成的凤凰?” “是,德玛西亚、诺克萨斯、艾欧尼亚.其他地方也在发展。一座座繁华的城市正在拔地而起,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希望。” “可未来呢?下一个时代呢?” 少年的故事,触动了他。 问题现在就显出了端倪,未来只会更加严重。 “我知道我们在做什么,我们能成就什么。” “我们可以让数以亿计的穷人摆脱极端贫困,让千千万万的人过上现代化生活,让每一个人都能读得起书,让每一个人都能吃得起肉” 这是前人一万年也没能实现的伟业。这很伟大。 “但这不够。”李维叹道。 总有一天,住在出租屋的少年们,会发现他们眼前没有希望,只有不可逾越的阶层鸿沟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