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他说错了我的年龄,我一开始还以为他是喝醉,后来才发觉,他应该是故意的。” “过往朝代,官员的退养年龄一般都在七十岁左右,但陛下去年曾颁布过一道命令,所有文臣武将,六十岁都必须上辞呈告老。” “陛下连续说我已经六十多岁了,还暗示我该休息休息了,这不是要我辞官是什么?” 听到这话,胡惟庸的眉头拧成了麻花。 “您这才刚刚当上中书省左丞相,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呢,就让您辞官。” “这……也太无情了一些吧?” 这甚至可以说是刻薄寡恩了! 这丞相之位,等于是给了一个荣誉一样,没啥用啊! 李善长沉默不语。 他也觉得一切发生的太突然,以至于以自己的城府,此刻都将心中的郁闷情绪全都写在了脸上。 “恩师,不能这样啊!您精力还旺盛,别说是六十岁,您就是干到七十岁,都没问题啊!能不能想想办法,周旋一下?您这要是退了,也太可惜了吧!” 胡惟庸连声道。 李善长摇了摇头。 “陛下这个人的性情,我很了解。” 他轻叹道, “他决定一旦下了,别人再用任何手段想要反抗,那只能得到他的厌恶。现在用暗示的手段让我走,已然算是照顾我的体面了。” “若是不识好歹,你信不信,后续绝对有更加猛烈的手段,让我狼狈退场,到时候,就是想要退休荣养都做不到啊……” 胡惟庸脸色一变,心情也变得低落。 本来还踌躇满志,想着大干一场,结果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,就能让恩师这样的大人物滚蛋! 这等于是直接斩断了自己的最大靠山啊! 皇权,到底有多强啊! “体面的离开,还能将力量都积蓄下来。” 李善长的心情似乎是恢复了一些,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,沉声道, “不要慌张,这没什么大不了的。” “我纵然是退了,只要不是被陛下定罪抄家,那就依旧有能耐,可以帮到你!” “我说了,走之前也会为你争取一些东西,对你来说,这或许还是一件好事也说不定!” “惟庸,你要记住,中书省永远都是我们的根本!别管什么内阁,还是枢机处,只要朝廷制度不变,中书省左丞相永远都是百官之首!你不要分心到别处,我退了之后,你一定要以此为目标!” “一步一步,稳扎稳打,唯有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中书省左丞相,你才有可能拥有和陛下角力的资格!所以说,城府一定要修炼,耐心是必备的品质。” “明白吗?” “恩师话语,学生谨记在心!”胡惟庸无比郑重的点了点头。 李善长扫了他一眼,又看了一眼身后的紫禁城。 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。” “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啊……” “历朝历代的君主,像咱们这一位朱皇帝这样难侍奉的,也没有几人了……” “走吧,回家。” …… 奉天殿内。 众大臣已经离去,皇子妃嫔们也都走的差不多了,只剩下徐达还在和马秀英叙话。 见朱元璋回头,他也是立马起身。 “陛下,娘娘。” “臣也该告辞了,彭道长与我说,要我早点休息,决计不可熬夜,那样是非常伤身的。” 朱元璋听到这话,却是哈哈一笑。 “你小子,跟你大姐倒是挺能聊,咱来了你就要走是吧?” 他道, “跟你说过的,要你给皇儿们开展军事课的事儿,你筹备的怎么样了?” 徐达拱手应道: “回陛下,臣已经筹备的差不多了。” “开展军事课,首先得从提升身体素质开始,一个弱不禁风、手无缚鸡之力的男人,是当不来将领的!纵然是诸葛亮那样的智将,其实身体也是不错的,否则他绝对无法坐镇中军指挥!” 军事指挥,不是动嘴皮子就行了。 一个决策,就决定无数士卒性命的!那种巨大的心理压力,没有强大的体魄,哪里撑得起来? “这话有理,以咱的体格子,带兵的时候都觉得吃力。” 朱元璋颔首道, “更别说要进入北疆作战,那里的环境就很恶劣,一般人去那里生活都受不了,就更别说是打仗了。” “先让他们把体格子锻炼起来吧!” 徐达点了点头。 “嗯,体训和理论,臣想着的是同步进行。” 他继续道, “军事理论,不消多说,自然是首推《孙子兵法》、《吴子兵法》,把打仗的理念先搞懂。” “再之后,根据皇子们的天赋进行培养。” “骑兵、步兵、水兵,各有侧重,寻常将领做不到兼顾,就连臣,对于水军的统领都算不上精通呢。” 朱元璋眼睛一亮。 “这个对的!是该如此!” 他赞同道, “因地制宜!比如南边的藩王,就应该以水军作战为主!这样可以对抗水贼,甚至是倭寇。” “而北边的,就是要以步骑为主!勇猛敢拼的,主修骑兵法,沉稳谨慎的,主修步兵法!” “这样各有侧重,甚妙!” 老朱也不奢求自己的儿子都是全能型天才。 能发掘出一项能耐来,那就足以镇守边疆了! “三弟啊,你打算啥时候开课?” 朱元璋搓了搓手,有些期待的道。 他很想看看自家这帮娃子在大将徐达的培养下,能有多大的进步! “陛下若是心急,年后就可以开课。” 徐达笑道, “一旬一课,平日里则兼顾锻炼体魄。” 朱元璋连连点头。 “好,行!” 他道, “标儿,还有老六!” “你俩也得参加!纵然不当藩王,不用镇守边疆,但你们的军事才能不能埋没!军事理论还是要精通!” “不然,坐镇朝廷就成了睁眼瞎了!” 皇帝,不可不知兵! “是,爹。” 朱标拱手应声道, “儿一定好好修习兵课。” 正此时,一阵脚步声传来。 “陛下,陛下!” “大都军报!” 只见一个禁卫快步走了进来,手里拿着一封插着鸡毛的信,到了朱元璋的面前,噗通一声单膝跪地。 “嗯?!” 朱元璋皱眉道, “军报?” “这大过年的,哪来的军报?” “念!” 那禁卫拆开信封,念诵道: “腊月二十,元军将领买儿哈提携三千骑兵劫掠大都,守将王卫忠迅速组织回防,斩首五十,己方伤亡士兵二百人,百姓二百余人。” “另有三百余百姓被劫掠。” 朱元璋双目一瞪! “斩首对方五十人,自家损伤二百?还被掠走了百姓?” “这个王卫忠是个什么玩意儿!马上让他滚蛋!有大都这个城池作为基础,竟然打成了这个样子,简直就是废物!” 斩首五十,也太可笑了一些! “陛下,还有!” 那禁卫又道。 “……不会还是这样的战报吧?真别来恶心老子!” “念!” 老朱阴沉着脸道。 “自腊月初,元军数股骑兵出动,骚扰,劫掠我边境,大都在内的十数个城镇,皆有守军伤亡,敌军犹如旋风,劫掠完后绝不停留,我军疲于调动,死伤数以百计,百姓以及牛羊物资等,被掳走数以千计!” “此外,山西亦有元军出没,根据斥候来报,元军似乎是要故技重施,劫掠山西!” 听完这番话,朱元璋的脸色已然是极其难看! 砰! “这帮元狗,真是阴魂不散!” “下作到玩这样的勾当了!” 他一巴掌拍在桌上,满脸恼怒的道。 这种被人抢劫的感觉,很不爽! 谁敢抢他朱元璋,那就必须要把命留下! “陛下息怒。” 徐达劝慰道, “这正是游牧民族衰弱的象征,历来草原民族处于弱势之时,就只能到边境打打秋风,毕竟草原上的冬天十分的难熬,若不出门劫掠,恐怕生存都艰难。” “对于他们这种行为,只有两种策略,一是目前的防御策略,坚壁清野,让他们无机可趁,二是主动出击,将他们全部歼灭,亦或是赶往更远的地方。” “就眼下的情形来说,还是前者更为适用。” 朱元璋眉头微微一挑。 “咱以为你会说,要起兵出战,将其歼灭呢!” 他道, “你什么时候成了保守派了?” “这可不像你啊,三弟。” 徐达无奈一笑。 “打仗也要看时机的,这大冬天的,就算有心想打仗,也做不到啊!再说了,目前大明的国力,也支撑不起大规模的歼灭战。” 他道, “为了减少损失,只能采取更坚决的防御策略!最多……也就是防守反击。” 朱元璋闻言,却是冷哼一声。 “谁说我大明国力不足?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