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第191章 “什么机会?” 胡惟庸看向李善长。 “这个机会在齐王身上。” 李善长沉声道, “我们假定,定妃的确是陛下烧死的,那么对于齐王来说,是不是就是他的父亲,亲手杀死了他的母亲?” “而像他这样不受宠的皇子,本就不得父皇的关注,一向都是和母亲亲近,如果他知道,自己的母亲是被父皇所杀死,你觉得他会怎么想?” 胡惟庸闻言,脸色微微一变。 “那他一定会恨!” “纵然是不敢表露出来,但他一定会怀恨在心!” “帝王家不比寻常百姓家,父子之间本就感情淡薄,恐怕除了太子和吴王之外,其他皇子一年到头也见不了皇帝几回,对他们而言,母妃绝对是更亲近的存在!” 他一脸笃定的分析道。 “对!就是这个道理!” 李善长抚须道, “不过,这是一条长线,纵然是真的掌握了齐王,想要他起到作用,也还需要很多年,这中间,还得不断的投注心血在他身上。” “惟庸啊,这几个月来,老夫总结了失败的教训,咱们啊,一定要沉得住气,要做大事的人,首先就是要有耐心,要能熬!你明白吗?” “放长线,方可钓大鱼,来来回回一直小打小闹,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,反而会增大我们的风险。”、 “你明白吗?” 胡惟庸点了点头。 “恩师所言甚是。” “学生谨记在心,不过,按照恩师的意思,我是不是找个机会,接触一下齐王?当然,硪不会暴露自己的意图,只是先释放一些善意,我想,现在这个时候,他应该很需要这些。” 李善长微微颔首。 “有好的机会,自然可以,不过不要太刻意,这事儿伱自己斟酌,不用事事都请示我。” 他起身轻叹道, “我啊……我老了,你看,过完年我都五十八岁了。” “再过几年,我就要告老还乡了,以后可得仰仗你了。” 胡惟庸闻言,不由得一笑。 “恩师说的哪里话?五十八岁正是闯的年纪!” “再说了,古代大臣七十岁才告老,你至少还有十二年的左丞相当!再加上您出众的能力,在我们大明,谁可替代?纵然是上了七十岁,陛下都不一定会放您告老的!” “没了您!大明就没有主心骨了!” 一通连环彩虹屁拍了上去,听得李善长捻着胡须,笑意盈盈。 “你这张嘴啊……真是跟抹了蜜似的!” 他略挺了挺腰板,傲然道, “不过,你说的倒也不错,老夫虽然年纪大了,但不服老!” “只要有机会,老夫还是会去拼,会去闯!惟庸啊,我和你是亦师亦友,我们的目标,是一致的!” 李善长稍稍一顿,沉声正色道: “所以……我若有机会,也会拉你一把!这次大封功臣,你没捞到什么好处,一下子就短了别人一截了,得想办法追赶,起码,得先从右丞转为左丞。” “如今刘伯温的内阁搞得有声有色,分走了我们中书省许多权力,这种局面,也必须扭转!” 胡惟庸听到这话,也是重重的点了点头,斗志昂扬。 正此时,一阵脚步声传来。 “老爷,老爷!” “不好了!大公子不听老爷的命令,这会儿正在发脾气呢!” “您……您要不要去看看?” 家仆神色有些慌乱,走到了李善长的面前连声禀报道。 李善长脸色一变。 “这个逆子!” “他他他……他莫非真的要做女人不成!” “我……我!哎!” 他很想爆粗口,但最终却也只能化作恨恨的一声叹息。 毕竟,这不是儿子的罪过。 要怪,怪的也是朱橘!若非是朱橘下了那番狠手,李祺又怎么会变成那样?! “恩师,李祺他……怎么了?” 胡惟庸见状,小心翼翼的问道。 “……一言难尽,不提也罢!” 李善长摆手摇头,长叹道, “我……我就当没生过这个儿子吧!” 胡惟庸略一沉默,忽的道: “恩师,您也还算健壮,不如再娶几房好生养的小妾,再生个儿子?” “我给您物色物色?” 李善长目光微微闪动。 “您别担心,一切都交给我,交给我来办!” 胡惟庸见状,连忙打包票道, “包您满意!” …… 几日后。 紫禁城,华盖殿外。 漫天雪花飞舞,映照的整座应天城皆是雪白一片。 “瑞雪兆丰年啊。” 朱元璋凭栏而望,笑道, “今年算是有惊无险,最终还是可以评定为丰收之年!现在,咱就等着户部把各地税收报上来了。” “瞧瞧这雪,去年都没下雪!看来,明年将是比今年还要大的丰收之年!” 一旁的朱标闻言,也是连连点头。 “若是能有连续两个丰年,那我大明的国力绝对可以更上一层楼了。” 他应声道, “海内升平,将不再是奢望。” 俩人你一言我一语,对未来无比的乐观。 朱橘倒是一言不发,只是观赏着面前的雪花。 前几天那一场是小打小闹,今天这一场,才可以称之为‘大雪’! “嘿,难得这小子没给咱唱反调哈。” 朱元璋瞥了一眼朱橘,道, “臭小子,你想什么呢?这么出神?” 朱橘听到老爹喊他,这才回过神来。 “没想啥,这大雪的确是好兆头。” 他道, “一场大雪,能将土地里的虫卵全都冻死,来年少了虫灾,要是再风调雨顺一些,那自然会大丰收。” “所以,咱们是该期待大雪纷飞的寒冬,要是碰到暖冬,那搞不好就有隐患了。” 朱元璋和朱标闻言,皆是恍然。 “原来还有这样的奥妙蕴含在其中……” 朱标喃喃了一句,转而夸赞道, “不错,不错,有理啊!” “小橘子,你想的还真够细致的!” 朱橘嘿然一笑。 正此时,脚步声传来,只见毛骧冒着风雪,走到了朱元璋面前。 “陛下,微臣有密事呈奏!” 他单膝跪伏在地,却是看了朱标和朱橘一眼。 然而,朱元璋却是摆了摆手。 “无妨,这里没有外人。” “你讲吧。” 对于老朱来说,朱标和太子,自不消多说,而朱橘也是他打算好好培养,将来进入核心决策层的人,所以也不用让他回避。 学一学,也挺好。 “是。” 毛骧倒也没犹豫,道, “根据微臣的调查,前阵子徐达、汤和等人联合在一起请战的缘由,已有了一些眉目。” “在请战那天的前一天晚上,有三十余位武将齐聚在中书省右丞胡惟庸的家中饮宴,酒宴上,众武将颇有对陛下封赏不满之词,随后第二天,他们先找的汤和,由汤和出面,才带动了徐达的出面。” “微臣怀疑,居中串联者,就是右丞胡惟庸!” 说着,他便将手中的奏本上递。 这里头,都是銮仪卫下面一线的密探交上来的一手资料! 哗啦。 朱元璋听到这番话,倒是面色不改,随意的翻看了两眼。 “嗯,咱知道了。” “你下去吧。” 他吩咐道。 毛骧点了点头,应声而退。 见他离开,朱元璋才挥了挥他手中的奏本,朝着朱标和朱橘问道: “这事儿,你们怎么看?” 朱标顺手从朱元璋的手里接过了奏本,仔细的瞅了两眼。 “儿臣一直对胡惟庸这个人观感不是很好。” 他蹙眉道, “此人是有一些能力,但却野心勃勃,总觉得他存在某种企图。” “对于他私底下的一些小动作,我也察觉到一些,只是爹你没说,我也就懒得和他计较而已。” “这一次,他竟敢发动武将们请战逼宫,简直是居心叵测!我觉得,可以找个理由把他给按下了,这种人,纵然是再有能力,用起来也膈应。” 朱标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。 他喜欢宋濂、刘伯温这样的正人君子。 而胡惟庸在他看来,就有点阴险小人那味儿了,不值得重用。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,转而看向朱橘。 第(1/3)页